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慢性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拉肚子是常见表现之一。慢性肠炎可能由遗传、环境、生理、外伤或病理因素引起,治疗需结合病因和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
1、遗传因素
部分慢性肠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炎症性肠病(IBD)中的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遗传易感性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进而引发肠道炎症。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2、环境因素
饮食不规律、长期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品)或环境污染可能诱发慢性肠炎。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3、生理因素
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功能异常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慢性肠炎。通过补充益生菌、调节免疫功能和缓解压力(如冥想、瑜伽)可以改善肠道健康。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4、外伤或病理因素
肠道手术、感染或其他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可能引发慢性肠炎。对于感染性肠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非感染性肠炎,可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肠段切除或造瘘术。
5、症状管理与就医建议
慢性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腹胀和排便异常。轻微症状可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缓解,如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或解痉药(如匹维溴铵)。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慢性肠炎的治疗需结合病因和症状进行综合管理。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