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旁边发痒可能由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睑缘炎、接触性皮炎或蠕形螨感染引起。
1、过敏性结膜炎: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结膜时,会引发局部组胺释放,导致眼周皮肤和结膜充血瘙痒。典型表现为季节性发作、双眼对称性痒感,可能伴有打喷嚏流涕等过敏症状。需避免揉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滴眼液。
2、干眼症:
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会造成眼表干燥,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感。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佩戴隐形眼镜者易发,伴随异物感和视疲劳。建议增加眨眼频率,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
3、睑缘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皮脂腺功能障碍可导致睑缘慢性炎症,引发睫毛根部瘙痒和鳞屑。热敷清洁眼睑、使用抗生素眼膏可改善症状,需注意避免眼妆残留诱发感染。
4、接触性皮炎:
眼周皮肤接触化妆品、洗护用品中的香料或防腐剂后,可能出现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常见于使用新护肤品后,需立即停用致敏产品,必要时短期外用弱效激素药膏。
5、蠕形螨感染:
毛囊蠕形螨过度繁殖会刺激睫毛毛囊,造成顽固性眼痒和睑缘充血。夜间痒感加重是特征表现,需通过显微镜检查确诊,采用茶树油湿巾清洁或口服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日常应避免用力揉搓眼周,减少化眼妆频率,选择无香料温和洁面产品。室内保持50%湿度,每用眼1小时远眺休息。若瘙痒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视力下降、分泌物增多,需及时眼科就诊排除角膜炎等严重病变。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清洗枕套窗帘,春季外出佩戴防护眼镜。
新生儿眼珠旁出现血丝可能由分娩挤压、结膜下出血、结膜炎、泪道阻塞或先天性青光眼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
1、分娩挤压:
顺产过程中产道压力可能导致新生儿眼表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结膜下片状出血。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出血会在2-3周内自行吸收,注意观察是否伴随眼睑肿胀或分泌物增多。
2、结膜下出血:
新生儿凝血功能尚未完善,轻微外力如擦拭眼睛可能导致结膜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眼白部位出现鲜红色斑块,一般不伴随疼痛或视力影响。可适当冷敷缓解,若出血范围持续扩大需就医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3、细菌性结膜炎:
产道感染或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细菌性结膜炎,除血丝外还伴随黄色分泌物、眼睑粘连等症状。医生可能开具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4、泪道阻塞:
约20%新生儿存在鼻泪管发育不全,导致泪液滞留引发结膜充血。特征为单侧眼部分泌物增多伴血丝,可通过泪囊区按摩促进疏通,若6个月未改善需考虑泪道探通术。
5、先天性青光眼:
罕见但需警惕的病因,表现为眼球增大、角膜混浊伴血丝,患儿常畏光流泪。需通过眼压测量确诊,早期干预如房角切开术可避免视神经损伤。
日常护理应注意使用独立消毒棉签清洁眼周,哺乳期母亲需保证维生素K摄入促进凝血功能。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发现血丝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畏光、流泪、分泌物异常时,应及时到儿科或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可适量增加蓝莓、胡萝卜等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新生儿眼部血管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