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持续低烧可能提示潜在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长期未干预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诱发脱水或惊厥。持续低烧通常由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结核病、川崎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持续低烧最常见的原因,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咳嗽、鼻塞等症状。尿路感染在婴幼儿中症状不典型,低烧可能是唯一表现,部分患儿会出现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结核病引起的低烧往往持续数周,伴有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消耗性症状。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除持续发热外还会出现结膜充血、草莓舌等特征性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可能以长期低热起病,伴随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
家长需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精神萎靡等警示症状。保持室内通风,鼓励患儿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掩盖症状,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发热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描述发热规律、伴随症状及用药史,必要时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胸片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