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能否自愈取决于穿孔大小和病因,小穿孔可能自行愈合,大穿孔或感染性穿孔通常需要医疗干预。
1、小穿孔自愈:直径小于2毫米的创伤性穿孔,在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的情况下,多数可在1-3个月内自行修复。
2、感染性穿孔:中耳炎等感染导致的穿孔需先控制感染,可能与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耳痛、流脓,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
3、大穿孔修复:超过鼓膜面积50%的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可能与外伤、气压伤有关,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需行鼓膜修补术或脂肪移植术。
4、慢性穿孔:持续3个月未愈的穿孔需排查胆脂瘤等病变,可能与反复感染、咽鼓管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长期耳漏、眩晕,需手术清除病灶并修复鼓膜。
避免游泳、用力擤鼻,保持耳道清洁干燥,出现发热或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