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拉肚子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疾病有关。产后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短暂腹泻,但若伴随发热、脱水等症状需警惕感染性肠炎等病理情况。
产后因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收缩刺激,部分产妇会出现胃肠蠕动加快,表现为轻微腹泻1-3天。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处理,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即可。饮食因素如过量摄入油腻汤品、生冷食物也可能引起暂时性消化不适,调整饮食结构后多可缓解。部分产妇因生产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或镇痛药物,可能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腹泻,可适当补充益生菌。
当腹泻持续超过3天、每日排便超过5次或出现黏液脓血便时,需考虑病理性原因。产褥期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细菌性痢疾或病毒性肠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剖宫产产妇中较为多见。炎症性肠病急性发作、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在产后复发。这类情况往往伴随腹痛、里急后重、体重下降等警示症状。
建议产妇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每日饮用淡盐水预防脱水。哺乳期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出现持续水样便或发热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暂时减少牛奶、豆类等易产气食物的摄入,可食用小米粥、蒸苹果等温和食物帮助肠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