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过敏性皮炎通常由接触过敏物质、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受损、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避免接触过敏原:
明确并远离致敏物质是治疗的基础环节。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某些化妆品成分或金属饰品。建议进行斑贴试验确定具体过敏源,日常生活中选择无添加剂的洗护用品,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2、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可快速缓解急性期红肿瘙痒,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面部等薄嫩部位。使用前需清洁患处,根据皮损范围薄涂药物,症状减轻后逐步减量。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抗菌药膏。
3、口服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能有效控制瘙痒症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适用于伴有呼吸道过敏的患者。严重泛发性皮炎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用于顽固性病例。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或胃肠道反应。
4、物理治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可抑制皮肤炎症反应,冷敷能缓解急性期灼热感。光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初始剂量需根据皮肤类型调整。避免自行使用红外线仪器加重皮肤干燥。
5、免疫调节:
针对反复发作患者可考虑脱敏治疗,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改善过敏体质。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增强免疫功能,维生素D补充对特应性皮炎患者有益。
日常护理需使用温和无皂基清洁产品,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如海鲜、发酵食品,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摄入。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材质,室内保持50%左右湿度。急性期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渗液结痂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