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婴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体重不增、脱水等症状。呕吐通常在出生后2-3周开始,呈喷射状,呕吐物不含胆汁。体重不增是由于食物无法通过狭窄的幽门进入肠道,导致营养吸收不足。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囟门凹陷等。腹部触诊时可在右上腹触及橄榄形肿块,这是肥大的幽门肌。患儿常伴有代谢性碱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手足抽搐等。
1、呕吐:患儿在喂奶后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奶液,不含胆汁。这是由于幽门肌肥大导致胃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频繁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2、体重不增:由于食物无法通过狭窄的幽门,患儿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长期营养不足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需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或手术治疗改善营养状况。
3、脱水:频繁呕吐导致体液丢失,患儿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囟门凹陷等脱水症状。严重脱水可导致循环衰竭,需及时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状态。
4、腹部肿块:腹部触诊时可在右上腹触及橄榄形肿块,这是肥大的幽门肌。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5、代谢性碱中毒:频繁呕吐导致胃酸丢失,患儿出现代谢性碱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手足抽搐等。需通过静脉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来改善症状。
饮食方面,患儿在手术前需禁食,术后逐渐恢复喂养,从少量稀释的配方奶开始,逐步增加浓度和量。运动方面,术后患儿需适当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护理上,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呕吐情况、尿量和体重变化,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