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一般在妊娠18-20周开始出现胎动,初产妇可能稍晚至20-22周感知。胎动是胎儿肌肉发育和神经系统成熟的标志,初期可能表现为轻微颤动或气泡感,随孕周增加逐渐明显。
妊娠18-20周时,胎儿肢体活动能力增强,孕妇可感受到类似肠蠕动的轻微动作,此时胎动频率较低且不规律。随着胎儿生长,胎动会逐渐变得有力且频繁,妊娠28-32周达到高峰,表现为踢腿、翻滚等明显动作。孕晚期因宫内空间限制,胎动幅度可能减小,但频率仍应保持稳定。胎动感知受孕妇腹壁厚度、羊水量、胎盘位置及胎儿活动习惯等因素影响,若腹壁较厚或胎盘位于前壁,可能延迟感知胎动。
建议孕妇从妊娠28周起每日规律监测胎动,选择安静时段侧卧位计数,2小时内正常胎动应不少于6次。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或胎动突然减少、消失、过度频繁,需警惕胎儿宫内窘迫,应立即就医。日常可通过听胎心音、观察腹部隆起变化辅助评估胎儿状态,避免长时间仰卧或剧烈运动影响胎盘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