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且颜色发黑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宫寒血瘀、贫血、子宫内膜损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内分泌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大或作息紊乱会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经血在宫腔内滞留氧化后颜色变深。可通过调节作息结合中药调理改善。
2、宫寒血瘀:
中医理论中寒邪凝滞血脉会导致经血运行不畅,常见于长期贪凉饮冷者,表现为经血暗红夹杂黑色血块。艾灸关元穴配合红糖姜茶可温经散寒。
3、贫血: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经血颜色呈现暗褐色。伴随头晕乏力症状,需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必要时服用铁剂。
4、子宫内膜损伤:
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造成内膜基底层损伤,导致内膜增生不良,脱落组织少且混合陈旧血液。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内膜厚度,采用雌激素周期疗法促进修复。
5、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雄激素水平抑制卵泡发育,导致无排卵性月经,表现为经量少、周期延长,经血氧化后颜色加深。伴有痤疮、多毛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调节。
建议日常保持腹部保暖,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可适量饮用玫瑰花茶活血化瘀。饮食注意增加优质蛋白和深色蔬菜摄入,规律监测月经周期变化,若持续3个月以上异常或伴随严重腹痛需及时就医检查性激素六项及妇科超声。避免自行服用活血药物,长期经量过少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必要时需进行专业内分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