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延误治疗可能引发听力下降、鼓膜粘连、中耳胆脂瘤或继发细菌感染等后果,治疗效果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
1、听力下降积液长期滞留中耳腔导致传导性耳聋,早期可通过鼓膜穿刺抽液改善,延误后需行鼓室成形术,常用药物包括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欧龙马滴剂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2、鼓膜粘连持续负压使鼓膜与中耳内壁纤维化粘连,表现为耳闷胀感和渐进性听力减退,需手术分离粘连组织,可配合使用桃金娘油肠溶胶囊、鼻用糖皮质激素及黏液促排剂。
3、胆脂瘤形成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可能发展为中耳胆脂瘤,伴随耳漏和剧烈耳痛,需行乳突根治术,术前可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控制感染。
4、细菌感染积液继发化脓性中耳炎时出现发热和耳痛,急性期需足量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慢性感染可能需鼓膜置管术。
发病两周内及时就诊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日常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复查声导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