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是两种常见的阴道感染,主要区别在于致病微生物、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细菌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霉菌性阴道炎则多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
1、致病微生物细菌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等,属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属于真菌感染范畴。两者在显微镜下形态差异明显,可通过分泌物检查明确区分。
2、症状表现细菌性阴道炎典型表现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有鱼腥味,外阴瘙痒较轻。霉菌性阴道炎分泌物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气味不明显,但外阴瘙痒剧烈,可能伴有灼痛感,排尿或性交时不适感更显著。
3、诱发因素细菌性阴道炎常见于频繁冲洗阴道、多个性伴侣等情况。霉菌性阴道炎好发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两者均可因穿紧身化纤内裤、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诱发。
4、诊断方法细菌性阴道炎可通过胺试验阳性、线索细胞检测确诊。霉菌性阴道炎需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认。两种阴道炎的pH值也有差异,细菌性阴道炎pH多超过4.5,霉菌性阴道炎pH通常正常。
5、治疗原则细菌性阴道炎多采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等抗菌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需使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片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均需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必要时伴侣需同步治疗。
预防两种阴道炎均需注意会阴部卫生,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过度清洁阴道。饮食上可适量摄入含乳酸菌的酸奶,帮助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出现异常分泌物或瘙痒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情迁延或加重。日常应控制血糖水平,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阴道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