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月经不调通常由内分泌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饮食上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减少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2、药物治疗黄体酮胶囊可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月经周期缩短。地屈孕酮片能调节子宫内膜脱落,改善月经量过少。屈螺酮炔雌醇片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月经稀发。左甲状腺素钠片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月经紊乱。妇科调经片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3、中医调理中医辨证施治常用益母草颗粒调理气血不足,乌鸡白凤丸改善肾虚型月经后期,艾附暖宫丸治疗宫寒引起的痛经,逍遥丸疏肝解郁适用于情绪因素导致的月经紊乱,四物合剂针对血虚型月经量少。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选用。
4、激素治疗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可建立人工周期,适用于卵巢功能衰退患者。短效避孕药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能规律月经周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月经异常。激素治疗需严格监测肝功能、乳腺等靶器官反应。
5、手术治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适用于息肉导致的经期延长。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改善肌瘤压迫引起的月经量增多。卵巢楔形切除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手术干预需评估指征,术后需配合药物维持治疗效果。
月经不调患者应建立月经日记记录周期变化,定期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保持会阴清洁,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体重指数建议维持在18.5-23.9。缓解精神压力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若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月经紊乱或伴随严重贫血、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