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子宫息肉主要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法、针灸、饮食调理及情志调节等方式综合干预。子宫息肉可能与气血瘀滞、痰湿凝结、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湿热下注等因素有关,需辨证施治。
1、中药内服根据证型选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或温补脾肾的方剂。气滞血瘀型可用桂枝茯苓丸加减,痰湿型常选苍附导痰汤,湿热下注型多用龙胆泻肝汤。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方,避免自行用药。中药疗程通常需持续3个月以上,经期需暂停服用活血类药物。
2、外治法包括中药灌肠、穴位贴敷等。灌肠可用红藤、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煎液保留灌肠,直接作用于盆腔。脐疗可选用三棱、莪术等活血药研末敷贴神阙穴。外治法需避开经期,皮肤过敏者慎用。
3、针灸疗法选取关元、子宫、三阴交等穴位,配合电针或温针灸。气滞型加太冲穴,痰湿型加丰隆穴,肾虚型加肾俞穴。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针灸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血瘀型可食用山楂、黑木耳;痰湿型宜用薏苡仁、冬瓜;肾虚型适合枸杞、山药。经期避免活血食材,平时可饮用玫瑰花、陈皮等代茶饮辅助理气化瘀。
5、情志调节长期焦虑抑郁易加重肝郁气滞,需保持情绪舒畅。可通过八段锦、冥想等方式疏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肝郁明显者可配合逍遥丸等疏肝解郁药物,但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医治疗子宫息肉强调整体调理,需坚持3-6个月方能见效。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息肉变化,若出现异常出血或息肉增大须及时结合西医处理。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久坐,适度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月经期禁止盆浴、游泳及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备孕患者需告知医师调整方案,部分活血化瘀药物可能影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