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在中医理论中多归为带下病、妇人腹痛等范畴,病因病理主要与湿热瘀结、寒湿凝滞、肝郁气滞、脾肾阳虚、冲任失调等因素有关。
1、湿热瘀结长期饮食辛辣肥甘或外感湿热之邪,导致湿热下注胞宫,阻滞气血运行形成瘀滞。患者常见下腹灼痛、带下黄稠有异味,月经色暗夹血块。治疗需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可选用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配合针灸三阴交等穴位。日常应避免久坐潮湿环境,饮食宜清淡。
2、寒湿凝滞经期产后受寒或素体阳虚,寒湿之邪客于胞脉,气血凝涩不通。表现为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白带清稀量多,伴有腰膝酸冷。宜温经散寒化湿,常用少腹逐瘀颗粒、艾附暖宫丸,配合艾灸关元穴。需注意腰腹保暖,忌食生冷。
3、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影响冲任气血调达。症状多见小腹胀痛连及胁肋,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波动时加重。治法以疏肝解郁为主,可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配合推拿太冲穴。保持情绪舒畅至关重要,可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4、脾肾阳虚劳倦过度或久病耗伤脾肾阳气,水湿不化下注成病。症见小腹隐痛喜按,带下清稀如水,伴有畏寒肢冷、夜尿频多。需温补脾肾,常用右归丸、附子理中丸,配合隔姜灸神阙穴。日常可食用山药、芡实等健脾食材,避免过度劳累。
5、冲任失调先天不足或多次流产损伤冲任二脉,气血失于固摄。表现为月经紊乱、小腹坠痛、腰骶酸痛,劳累后症状加剧。治疗强调调理冲任,常用定坤丹、安坤赞育丸,配合脐疗温补。建议规律作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中医治疗附件炎强调辨证施治,除药物外需配合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及外治疗法。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可适度练习太极拳等导引术。日常注意会阴清洁,避免盆浴,经期禁止性生活。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需及时中西医结合诊治,防止炎症扩散引发盆腔脓肿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