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尿通常是指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
少尿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指24小时内尿液排出量明显减少。健康成年人每日尿量通常在1000-2000毫升之间波动,当尿量持续低于400毫升时即可诊断为少尿。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体液摄入不足、大量出汗导致水分丢失过多、高温环境作业未及时补充水分等生理性原因。病理性原因则更为复杂,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肾脏疾病,也可能与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疾病有关。某些药物如利尿剂使用不当或造影剂应用后也可能引发少尿。患者除尿量减少外,还可能伴随水肿、血压升高、乏力等症状。对于少尿症状需要及时明确病因,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出现少尿症状时应密切观察每日尿量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平衡情况。保证每日水分摄入量达到1500-2000毫升,但心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控制饮水量。饮食宜清淡低盐,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加重水肿。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但严重肾功能损害者需限制蛋白质总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作业,注意休息。若少尿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明显浮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不可自行使用利尿药物。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给予补液、改善循环、透析等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