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敏起疙瘩可能与遗传因素、接触过敏原、食物过敏、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避免过敏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家长需注意家族过敏史,孩子可能遗传过敏体质。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
2、接触过敏原家长需排查衣物染料、宠物皮屑等接触性过敏原。表现为局部丘疹伴灼热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严重时需配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
3、食物过敏家长应记录饮食日记,常见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等。可能伴随呕吐或腹泻,需停用致敏食物,并遵医嘱服用孟鲁司特钠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缓解症状。
4、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伴风团样皮疹。需进行血常规检查,感染控制后皮疹多自行消退,必要时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颗粒。
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穿着纯棉衣物,避免抓挠。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瘙痒,反复发作需进行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