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的特征主要有食欲减退、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腹水等。肝病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食欲减退肝脏参与消化功能,肝病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厌油腻等症状。病毒性肝炎急性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肝硬化晚期可因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淤血加重消化不良。这类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2、乏力肝脏代谢功能受损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表现为持续疲倦感。慢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维生素代谢障碍,加重乏力症状。适度活动结合充足休息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者需营养支持治疗。
3、黄疸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黏膜黄染是典型肝病体征。溶血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梗阻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特征。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在两周内消退,持续黄疸需排查胆道闭锁等疾病。
4、肝区疼痛肝脏包膜受牵拉可引起右上腹隐痛或胀痛。急性肝炎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肝脓肿可出现剧烈疼痛伴发热。肝癌疼痛随肿瘤增大而加重,可能向右肩部放射。疼痛明显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及时就医。
5、腹水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腹腔积液,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少量腹水可能仅表现为腹胀,大量腹水可引起呼吸困难。限制钠盐摄入、补充白蛋白是基础治疗,顽固性腹水需行腹腔穿刺放液。
肝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碳水化合物为原则,肝硬化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出现意识改变等肝性脑病前驱症状应立即就医。疫苗接种可预防病毒性肝炎,健康人群建议定期体检筛查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