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糖皮质激素应用、手术引流等方式改善。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免疫低下、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控制炎症。伴随耳痛、发热症状时,抗生素可减轻鼓室积液对听力的影响。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
2、鼓膜穿刺鼓室内积液严重时,医生可能实施鼓膜穿刺术排出脓液。该操作能迅速缓解耳闷胀感,改善传导性听力障碍。穿刺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3、咽鼓管吹张通过波氏球或导管进行咽鼓管通气,可平衡中耳压力促进积液排出。适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操作时可能出现短暂眩晕,需由专业人员执行。
4、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等激素药物可减轻黏膜水肿,尤其适用于过敏因素导致的中耳炎。短期使用能加速听力恢复,但须警惕激素的副作用如血糖升高。
5、手术引流反复发作的化脓性中耳炎可能需要鼓膜切开置管术,留置通气管维持中耳通气。手术能有效预防听力持续受损,术后需定期复查管道通畅情况。
急性期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等增加耳压的行为,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若听力未在治疗后两周内改善,需复查排除内耳损伤或胆脂瘤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家长应密切观察体温及疼痛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