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可通过避免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过敏性鼻炎通常由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冷空气等因素引起。
1、避免过敏原:
减少接触已知过敏原是控制症状的基础措施。花粉过敏者需关注花粉浓度预报,高峰期减少外出;尘螨过敏者应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套;宠物过敏者需限制动物进入卧室。室内保持通风干燥,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降低过敏原浓度。
2、鼻腔冲洗:
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能机械清除鼻腔内过敏原和炎性介质。建议使用专用洗鼻器配合温生理盐水,每日1-2次。冲洗时保持头部倾斜45度,避免呛水。该方法安全无副作用,儿童孕妇均可使用,但急性中耳炎发作期禁用。
3、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能阻断过敏反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适用于合并哮喘患者。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鼻喷激素连续使用不超过3个月。
4、免疫治疗:
针对尘螨等明确单一过敏原的患者可考虑脱敏治疗。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剂量,诱导免疫耐受。标准疗程3-5年,有效率约70-80%,可能发生局部红肿或全身过敏反应,需在专业机构监测下进行。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下鼻甲肥大患者,可选择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缩小鼻甲体积。伴鼻中隔偏曲者可行鼻中隔成形术。手术不能根治过敏但能改善通气,术后需继续配合药物治疗避免复发。
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40-60%,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规律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推荐游泳、瑜伽等室内运动。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哮喘、鼻窦炎等并发症时需及时就医。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发作诱因和规律,有助于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