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与晚长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生长速度、骨龄评估和干预时机。矮小症通常由生长激素缺乏或慢性疾病导致,晚长则属于体质性生长延迟。
1、病因差异矮小症多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染色体异常有关;晚长常见于家族遗传性发育延迟,骨龄常落后于实际年龄。
2、生长曲线矮小症患儿身高长期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第3百分位,年增长不足5厘米;晚长儿童生长速度正常但青春期启动延迟,最终身高可追平。
3、骨龄特征矮小症骨龄与实际年龄基本一致或稍延迟;晚长儿童骨龄明显落后,常比实际年龄小2岁以上。
4、干预方式矮小症需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并处理原发病;晚长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骨龄落后超过3年需排除病理性因素。
建议定期监测儿童生长曲线,若4岁以上年增长不足5厘米或身高百分位持续下降,应及时至儿科内分泌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