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排除其他疾病,诊断标准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症状、腹部症状、肾脏损害及病理检查。
1、皮肤紫癜:
皮肤出现对称性紫癜是诊断的核心依据,多分布于下肢及臀部,压之不褪色,可伴有瘙痒或轻微疼痛。紫癜常成批出现,新旧皮疹可同时存在,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性水肿。
2、关节症状: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呈游走性特点。关节症状通常为一过性,不会造成永久性关节畸形,但需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鉴别。
3、腹部症状:
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见于30%-70%患者,严重者可出现肠套叠或消化道出血。腹痛常在皮肤紫癜后出现,但少数病例以腹痛为首发表现,易误诊为急腹症。
4、肾脏损害:
肾脏受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严重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肾脏病理检查可见IgA沉积,肾活检能明确病理类型和损伤程度,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5、病理检查:
皮肤或肾脏活检显示小血管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免疫荧光检查可见血管壁IgA和补体C3沉积。病理检查并非诊断必需,但对不典型病例具有确诊意义。
过敏性紫癜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皮肤和关节症状。饮食宜选择易消化、低盐、低蛋白食物,避免可能诱发过敏的海鲜、坚果等食物。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冬季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感染可能诱发疾病复发。出现新发皮疹、腹痛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