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排除其他疾病,诊断标准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症状、腹部症状、肾脏损害及病理检查。
1、皮肤紫癜:
皮肤出现对称性紫癜是诊断的核心依据,多分布于下肢及臀部,压之不褪色,可伴有瘙痒或轻微疼痛。紫癜常成批出现,新旧皮疹可同时存在,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性水肿。
2、关节症状: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呈游走性特点。关节症状通常为一过性,不会造成永久性关节畸形,但需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鉴别。
3、腹部症状:
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见于30%-70%患者,严重者可出现肠套叠或消化道出血。腹痛常在皮肤紫癜后出现,但少数病例以腹痛为首发表现,易误诊为急腹症。
4、肾脏损害:
肾脏受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严重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肾脏病理检查可见IgA沉积,肾活检能明确病理类型和损伤程度,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5、病理检查:
皮肤或肾脏活检显示小血管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免疫荧光检查可见血管壁IgA和补体C3沉积。病理检查并非诊断必需,但对不典型病例具有确诊意义。
过敏性紫癜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皮肤和关节症状。饮食宜选择易消化、低盐、低蛋白食物,避免可能诱发过敏的海鲜、坚果等食物。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冬季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感染可能诱发疾病复发。出现新发皮疹、腹痛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
孕40周羊水指数正常范围为8-25厘米,实际数值受胎盘功能、胎儿排尿量、母体水分摄入、妊娠并发症及胎儿畸形风险等因素影响。
1、胎盘功能:
胎盘功能减退会导致羊水生成减少,常见于妊娠期高血压或过期妊娠。可通过胎心监护和超声血流监测评估,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2、胎儿排尿量:
胎儿肾脏发育成熟后每日排尿量约500-700毫升,是羊水主要来源。若出现胎儿泌尿系统畸形或宫内缺氧,会导致排尿减少引发羊水过少。
3、母体水分摄入:
孕妇每日需饮水2000-2500毫升,脱水状态会使母体血容量不足,间接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建议分次少量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4、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易导致羊水过多,子痫前期则常见羊水过少。需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异常时需进行糖耐量试验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5、胎儿畸形风险:
羊水过多可能提示胎儿消化道闭锁或神经管缺陷,过少需排除胎儿肾脏发育异常。建议行系统超声筛查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羊水穿刺检查。
孕晚期建议每日左侧卧位休息2-3次,每次30分钟以改善胎盘血流。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食用冬瓜、红豆等利水食物。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若出现胎动异常或阴道流液,需立即就医监测羊水性状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