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病毒性脑炎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是病毒性脑炎的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膦甲酸钠等。阿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效果显著,更昔洛韦适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膦甲酸钠可用于耐药病例。早期足量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显著改善预后,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2、免疫调节治疗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能中和病毒、调节免疫反应,甲泼尼龙等激素可减轻脑水肿和炎症反应。使用免疫调节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可能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
3、对症支持治疗针对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癫痫发作需使用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颅内压增高者需甘露醇脱水,昏迷患者要维持气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足够热量摄入,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4、康复治疗急性期过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物理治疗可改善肌力与协调性,作业治疗帮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持续6个月至2年不等。
5、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留置导尿管患者要注意泌尿系统感染。吞咽困难者需鼻饲饮食避免误吸,肢体瘫痪者要预防深静脉血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病毒性脑炎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恢复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感冒。遵医嘱定期复查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检查。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者需坚持康复训练,家属应给予心理支持。出现头痛加剧、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