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肠源性脓毒血症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综合干预,包括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和器官支持。肠源性脓毒血症是由肠道细菌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的全身性感染,常见于肠道感染、肠道手术或肠道缺血后。治疗应迅速进行,避免病情恶化。
1、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肠源性脓毒血症的首选治疗,需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
2、液体复苏:脓毒血症常伴有循环功能障碍,液体复苏是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的关键。常用液体包括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液体复苏需根据患者血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调整,避免液体过负荷。
3、器官支持: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需针对不同器官进行支持治疗。呼吸支持可采用机械通气,维持氧合和通气功能。循环支持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肾脏支持可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体内毒素和代谢废物。
4、营养支持:脓毒血症患者常处于高代谢状态,需提供充足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易位。常用营养制剂包括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和短肽型肠内营养液。
5、手术治疗:对于肠道穿孔、坏死或脓肿形成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切除、脓肿引流和腹腔冲洗。术后需继续抗生素治疗和器官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肠源性脓毒血症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早期识别和综合干预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家属需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难关。通过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多数患者可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