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血管炎通常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神经源性血管炎是一种累及神经和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免疫抑制剂调节、神经营养支持、血浆置换及生物靶向治疗等。早期诊断和系统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神经源性血管炎的治疗效果与病变范围、累及器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局限型患者经甲泼尼龙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片治疗,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营养神经,多数可实现临床症状缓解。部分患者需长期服用硫唑嘌呤片维持治疗,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和神经传导功能。急性期重症患者可能需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或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靶向抑制B细胞活化。
广泛型多系统受累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即使采用甲氨蝶呤片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强化免疫抑制,仍可能遗留周围神经病变等后遗症。合并肺动脉高压或肾功能损害者需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患者需重复进行血浆置换清除自身抗体。疾病反复发作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出现肌力下降、感觉异常等持续症状。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适度进行康复训练维持肌肉功能,使用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神经痛症状。寒冷季节注意肢体保暖,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建议每3-6个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病情,治疗方案调整需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