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术后伤口换药发黄可能由伤口渗出液干燥、局部感染、缝线反应、脂肪液化或敷料染色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处理方式。
1、伤口渗出液干燥:
术后早期伤口渗出的组织液与敷料接触后氧化,可能形成淡黄色结痂。属于正常愈合过程,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即可,避免强行撕除痂皮。若伴随红肿热痛需警惕感染。
2、局部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可能导致脓性分泌物,伤口呈现黄绿色伴异味。可能与术后护理不当或免疫力下降有关,需进行细菌培养后使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伤口引流处理。
3、缝线反应:
机体对不可吸收缝线产生排异反应时,缝线周围可能出现黄色渗液。通常无脓性分泌物,可局部消毒后观察。若持续渗出需考虑提前拆线或更换可吸收缝线。
4、脂肪液化:
肥胖患者或电刀使用过度可能导致皮下脂肪坏死液化,渗出淡黄色油性液体。需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必要时放置引流条,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吸收。
5、敷料染色:
碘伏等消毒剂残留或某些抗生素软膏可能使敷料染黄。需辨别是否为真性渗出,可通过更换敷料类型观察颜色变化,避免过度使用染色性药物。
术后伤口护理需每日观察渗出量及性状,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饮食上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鸡蛋、鱼肉等;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适量进食猕猴桃、橙子等水果。患肢抬高减轻水肿,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如出现发热、渗液增多或臭味等感染征象,应立即就医处理。恢复期间戒烟限酒,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跟腱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