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擦伤可通过清洁伤口、消毒处理、涂抹药膏、包扎保护、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擦伤通常由外力摩擦、皮肤干燥、运动损伤、接触粗糙表面、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引起。
1、清洁伤口皮肤擦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表面污物和细菌。冲洗时避免用力擦拭,防止加重损伤。若伤口附着沙砾等异物,可用无菌镊子轻柔清除。清洁后使用生理盐水进一步冲洗,减少感染概率。不建议使用酒精或双氧水直接冲洗伤口,可能刺激组织延缓愈合。
2、消毒处理清洁后的擦伤需进行消毒,可选用碘伏溶液或苯扎氯铵溶液等温和消毒剂。消毒时以伤口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涂抹,避免重复往返污染已消毒区域。对于面积较大的擦伤,可分区域逐步消毒。消毒后待其自然干燥,无须擦拭,以免破坏新生上皮组织。
3、涂抹药膏消毒干燥后可涂抹促进愈合的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加速修复。药膏应均匀覆盖创面,厚度约1毫米。避免使用油性药膏堵塞毛孔,影响渗出物排出。每日换药时需先清洁创面再重新涂抹,保持药物有效性。
4、包扎保护浅表擦伤可暴露保持干燥,较深或易摩擦部位建议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时使用透气敷料,松紧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关节部位可用弹性绷带固定,防止敷料移位。每日检查伤口情况,渗出液浸透敷料时应及时更换。夜间可去除包扎促进创面结痂。
5、预防感染擦伤后3天内需密切观察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避免游泳、泡澡等浸水活动,保持伤口干燥。接触伤口前后需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或伤口持续渗液超过5天,应及时就医排查蜂窝织炎等并发症。
皮肤擦伤恢复期间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修复。避免抓挠结痂部位,待痂皮自然脱落。日常活动时注意防护易受伤部位,运动前做好热身和防护装备检查。如擦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深度达真皮层或伴随活动障碍,建议尽早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