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肺水肿可能由快速登高、寒冷刺激、剧烈运动、心肺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吸氧、药物治疗、下降海拔、住院观察等方式治疗。
1. 快速登高:短时间内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机体来不及适应低氧环境,导致肺血管收缩异常和液体渗出。建议分阶段适应海拔,避免24小时内上升超过300米。
2. 寒冷刺激:高原低温环境可诱发肺血管痉挛,加重缺氧状态。需做好防寒保暖,使用乙酰唑胺等药物预防,出现呼吸困难时立即停止活动。
3. 剧烈运动:高海拔缺氧环境下过度活动会增加肺动脉压力。初期表现为干咳、乏力,可服用硝苯地平缓解症状,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呋塞米。
4. 心肺疾病: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心力衰竭者更易发病,可能与肺动脉高压、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关,典型症状包括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需联合使用地塞米松、西地那非等药物。
进入高原前应进行阶梯式适应训练,携带便携式氧气瓶,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出现气促、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