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积液可通过体位引流、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耳朵积液通常由感冒、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鼻咽部肿瘤等原因引起。
1、体位引流采取侧卧位促进积液自然流出,适用于感冒或飞行后暂时性积液,无须特殊处理,保持耳道干燥即可。
2、药物治疗可能与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
3、鼓膜穿刺可能与慢性中耳炎或顽固性积液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耳鸣、耳痛等症状。需在耳鼻喉科门诊行穿刺抽液,术后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4、鼓膜置管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或鼻咽部占位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积液、传导性耳聋等症状。需手术放置通气管,同时排查鼻咽部病变。
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急性期可热敷耳周促进吸收,若积液超过两周或伴发热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