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道炎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尿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尿道损伤、免疫力低下、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尿道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尿液并冲刷尿道。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穿着纯棉透气内裤,每日更换并煮沸消毒。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减少尿道黏膜刺激。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物理治疗局部热敷可缓解尿道痉挛症状,使用40℃左右温水袋敷于下腹部,每次持续15分钟。超短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尿道灌注治疗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尿道,清除分泌物。磁疗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组织水肿。红外线照射具有消炎镇痛作用。
3、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支原体感染适用阿奇霉素胶囊、多西环素片等药物。伴有尿痛症状时可配合服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反复发作患者可短期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中药制剂如三金片、热淋清颗粒也有辅助治疗效果。
4、中医调理湿热下注型可用八正散加减,包含车前子、瞿麦等成分。气滞血瘀型适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肾两虚型需长期服用济生肾气丸。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温阳化气。中药坐浴采用苦参、黄柏等煎汤熏洗会阴部。
5、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患者需行尿道扩张术或尿道成形术。合并尿道憩室者应手术切除病灶。顽固性尿道炎伴膀胱颈梗阻时考虑经尿道电切术。术后需留置导尿管并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所有手术方案需经泌尿外科专科评估后实施。
慢性尿道炎患者应建立排尿日记记录症状变化,避免长时间憋尿。每日清洗会阴部时选择pH值5.5的弱酸性洗剂。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定期复查尿常规及尿培养,监测治疗效果。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预防受凉导致症状加重。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