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萎缩性胃炎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需结合病理分级和症状评估。病情发展可能由轻度炎症、黏膜萎缩、肠化生、癌变风险等因素决定。
1、轻度炎症早期仅表现为胃黏膜浅层炎症,可通过抑酸药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促动力药多潘立酮缓解症状,建议定期胃镜复查。
2、黏膜萎缩胃腺体数量减少可能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因素有关,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3、肠化生胃黏膜被肠型上皮取代属于癌前病变,可能与长期胆汁反流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表现为上腹隐痛,需加强内镜监测频率。
4、癌变风险重度萎缩伴异型增生时癌变概率增高,需每6-12个月进行胃镜活检,必要时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干预。
日常需避免腌制食物和酒精,适量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规范治疗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