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眼角长小白疙瘩可能由睑腺炎、结膜结石、脂肪粒、麦粒肿或霰粒肿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睑腺炎:
睑腺炎是睫毛根部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逐渐形成黄色脓头。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常见于用眼不卫生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早期可每日热敷3-4次促进消退,若形成脓包需眼科医生切开排脓。
2、结膜结石:
结膜结石是结膜上皮细胞和黏液堆积形成的黄白色颗粒,多因慢性结膜炎或沙眼导致。患者常伴眼痒、异物感,医生可在表面麻醉下用针头剔除,术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3、脂肪粒:
医学称粟丘疹,是表皮角质蛋白堆积形成的白色小囊肿,与油脂分泌旺盛或护肤品使用不当相关。通常无自觉症状,可通过消毒针挑除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日常需避免过度揉眼及使用油腻眼霜。
4、麦粒肿:
麦粒肿即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眼睑边缘硬结伴压痛。细菌感染为主要诱因,可涂抹红霉素眼膏配合湿热敷。若脓肿成熟需纵向切开引流,切忌自行挤压以免引起眶蜂窝织炎。
5、霰粒肿:
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的无痛性囊肿,触诊可及绿豆大小硬结。慢性炎症或睑缘炎为常见诱因,小囊肿可通过热敷吸收,较大者需手术刮除囊壁,复发患者需排查睑板腺功能障碍。
日常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共用毛巾等物品。饮食宜清淡,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出现持续红肿、视力下降或疙瘩增大等情况应及时就诊,避免长期使用含激素眼药水。热敷时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10-15分钟可促进腺体分泌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