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肾衰竭导致低钙血症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调节钙磷代谢,同时维生素D的活化受阻。治疗需通过药物、饮食调整及透析等方式改善钙磷平衡。
1、肾脏功能受损
肾衰竭时,肾脏无法有效排出体内多余的磷,导致血磷水平升高。高磷血症会与血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磷酸钙,降低血钙浓度。同时,肾脏对维生素D的活化能力下降,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进一步加剧低钙血症。
2、维生素D代谢障碍
健康的肾脏能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促进肠道吸收钙。肾衰竭时,这一过程受阻,导致钙吸收不足。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是治疗低钙血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3、甲状旁腺功能异常
长期低钙血症会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虽然PTH可促进骨钙释放,但过度分泌会导致骨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钙磷失衡。使用拟钙剂(如西那卡塞)可抑制PTH分泌,改善症状。
4、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补充钙剂(如碳酸钙、醋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是基础治疗。拟钙剂(如西那卡塞)可用于控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饮食调整:限制高磷食物(如乳制品、坚果、加工食品),增加富含钙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制品)。
- 透析治疗:对于晚期肾衰竭患者,透析可帮助清除体内多余的磷,改善钙磷代谢。
肾衰竭引起的低钙血症需综合治疗,包括药物、饮食和透析等多种手段。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PTH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