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
基底节区是大脑深部的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等结构,这些区域由穿支动脉供血,血管较细且侧支循环较差,容易因高血压或动脉硬化导致小血管闭塞。丘脑作为感觉传导的中继站,其血供主要来自后循环的穿支动脉,血管直径小且走行迂曲,长期高血压易造成血管壁脂质沉积和管腔狭窄。脑桥位于脑干中部,由基底动脉的旁正中支供血,这些小动脉终末分支缺乏侧支代偿,血压波动时容易发生缺血性病变。这些区域的梗死灶直径通常不超过20毫米,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单纯运动性轻偏瘫、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等。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