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长期升高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形成原因有遗传因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胰腺疾病等。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特别是2型糖尿病。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会明显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或胰岛素抵抗。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肥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肪组织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肥胖人群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也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过量摄入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血糖波动大,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也会影响血糖控制。建议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比例。
4、缺乏运动体力活动不足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下降。规律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代谢。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5、胰腺疾病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可能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
预防糖尿病需要从生活方式入手,保持合理体重,均衡饮食,规律运动,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空腹血糖,有高危因素者可进行糖耐量试验。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和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