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形式的观察需重点关注发作类型、持续时间、肢体动作、意识状态及发作后表现五个方面。
1、发作类型:
癫痫发作主要分为全面性发作和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全身强直阵挛,常见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局灶性发作可能仅出现单侧肢体抽搐或感觉异常,意识可能部分保留。记录发作起始部位对定位癫痫灶有重要意义。
2、持续时间:
典型发作持续30秒至2分钟,超过5分钟需警惕癫痫持续状态。精确记录起止时间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发作后朦胧状态持续时间也应纳入观察范围。
3、肢体动作:
观察抽搐形式包括强直期、阵挛期的交替特征,注意是否出现不对称姿势或特定肢体先兆动作。局灶性发作可能表现为手指自动症、摸索动作等细微行为异常。
4、意识状态:
全面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局灶性发作可能保留部分反应能力。发作后需评估意识恢复速度,是否存在逆行性遗忘。发作间期也应记录认知功能变化。
5、发作后表现:
典型表现为疲劳、头痛、肌肉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性偏瘫或言语障碍。特殊类型的发作后精神症状如攻击行为、幻觉等需要特别标注。
日常护理中应保持观察记录的习惯,使用手机视频记录发作过程能为医生提供重要诊断依据。避免强行约束患者肢体,移开周围危险物品,发作结束后协助采取侧卧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闪光刺激等诱因,适当补充镁、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建议定期进行脑电图复查,根据发作形式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肋骨骨折的观察要点包括疼痛变化、呼吸状态、皮下气肿、反常呼吸及合并损伤,护理措施主要有体位调整、疼痛管理、呼吸训练、并发症预防及营养支持。
1、疼痛变化:
肋骨骨折后局部疼痛会随呼吸、咳嗽加重,需观察疼痛程度是否进行性加剧。轻度疼痛可通过胸带固定缓解,中重度疼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或对乙酰氨基酚。若出现突发剧痛需警惕骨折端移位可能。
2、呼吸状态:
监测呼吸频率、深度及血氧饱和度,单根骨折通常不影响呼吸功能,多根肋骨骨折可能出现浅快呼吸。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排查气胸或血胸,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改善通气,必要时给予氧疗支持。
3、皮下气肿:
骨折端刺破肺组织会导致皮下捻发感,常见于锁骨下及胸壁皮肤。轻度气肿可自行吸收,广泛扩散需警惕张力性气胸。护理时应标记气肿范围,避免患侧卧位压迫。
4、反常呼吸: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连枷胸时,会出现吸气时胸壁内陷的反常呼吸。需立即就医行胸壁固定术,临时可用厚敷料加压包扎稳定胸廓,同时监测血气分析。
5、合并损伤:
第1-3肋骨折需排查大血管损伤,第9-12肋骨折可能合并肝脾破裂。观察有无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完善腹部超声或CT检查明确内脏损伤。
肋骨骨折恢复期需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骨痂形成,每日补充钙质800mg及维生素D400IU。早期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上肢抬举训练,4周后逐步增加扩胸运动。睡眠时取半卧位减轻疼痛,咳嗽时用手按压患处保护胸廓,6-8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出现发热、咳脓痰需警惕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