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物理降温、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胃肠型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受凉、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胃肠型感冒患者容易出现呕吐腹泻导致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补液时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
2、调整饮食发病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稀粥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可适量食用蒸苹果、山药粥等养胃食物。
3、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藿香正气制剂缓解胃肠不适。发热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禁止自行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4、物理降温出现发热时可采取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防止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体温超过38.5℃需及时就医。
5、中医调理中医认为胃肠型感冒多属外感风寒或暑湿,可选用艾灸中脘穴、神阙穴,或按摩足三里穴缓解症状。症状缓解后可用山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食材调理脾胃功能。
胃肠型感冒恢复期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症状。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饮食上坚持少食多餐原则,2-3周内避免食用生冷海鲜等不易消化食物。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严重脱水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平时可通过规律运动、均衡饮食等方式增强免疫力,预防胃肠型感冒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