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不能高流量吸氧主要与疾病病理特点相关,高浓度氧气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破坏通气/血流比例、诱发氧中毒、导致吸收性肺不张。
1、抑制呼吸中枢:
慢阻肺患者长期处于慢性高碳酸血症状态,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赖低氧血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维持呼吸驱动。高流量吸氧会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消除这一代偿机制,导致呼吸抑制甚至呼吸暂停。
2、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高浓度氧气会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通气不良区域的肺血管扩张,增加生理无效腔量。同时氧合血红蛋白增加会减少二氧化碳运输能力,双重作用导致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可能引发二氧化碳麻醉。
3、破坏通气/血流比例:
慢阻肺患者存在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高流量吸氧会改变局部肺泡气体成分,使通气较差区域的氮气被氧气置换。当氧气被吸收后可能引发局部肺泡塌陷,进一步恶化通气/血流比例。
4、诱发氧中毒: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可能引发活性氧损伤,破坏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慢阻肺患者本身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高流量吸氧会加重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肺组织损伤加重。
5、导致吸收性肺不张:
高浓度氧气会加速肺泡内气体吸收,当氧气吸收速率超过通气补充速率时,可能引发局部肺不张。慢阻肺患者本身存在黏液高分泌和纤毛功能障碍,更易形成气道闭合和肺泡萎陷。
慢阻肺患者氧疗需严格遵循控制性氧疗原则,建议使用文丘里面罩维持氧浓度在24%-28%,目标血氧饱和度控制在88%-92%。日常需注意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进行缩唇呼吸训练,营养方面保证高蛋白饮食并补充维生素D。急性加重期应及时就医调整氧疗方案,避免自行调节氧流量。稳定期患者可进行肺康复训练,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