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觉抽搐可能由生理性惊跳反射、低钙血症、癫痫或高热惊厥等原因引起,家长需观察发作频率并及时就医评估。
1. 惊跳反射: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浅睡眠时可能出现肢体抖动。家长需轻拍安抚,包裹襁褓增加安全感,无须特殊治疗。
2. 低钙血症: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钙降低,表现为频繁肢体抽动、多汗。家长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哺乳期母亲可增加乳制品摄入。
3. 癫痫发作:可能与围产期脑损伤或遗传因素有关,发作时眼球上翻、四肢强直。需进行脑电图检查,医生可能开具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等抗癫痫药物。
4. 高热惊厥:体温骤升超过38.5℃时可能出现全身抽搐,多伴呼吸道感染。家长需立即侧卧防窒息,退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并急诊降温治疗。
日常注意保持睡眠环境安静,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包裹过紧影响呼吸,6个月后持续发作需儿科神经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