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筋膜炎的形成与过度使用、姿势不良、外伤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筋膜炎的形成原因
筋膜炎是筋膜(包裹肌肉的结缔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肩颈、腰背和足底等部位。
- 过度使用:长期重复性动作或高强度运动会导致筋膜劳损,引发炎症。例如,跑步者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 姿势不良: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低头玩手机,会增加筋膜压力,导致慢性损伤。
- 外伤:直接撞击或拉伤可能损伤筋膜,诱发炎症。
- 病理因素: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也可能增加筋膜炎的风险。
2、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1.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炎症。
2. 局部外用药物(如扶他林软膏)能减轻局部症状。
3. 严重时可考虑注射类固醇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物理治疗:
1. 热敷或冷敷:急性期用冷敷减轻肿胀,慢性期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 按摩和拉伸:通过专业按摩或自我拉伸放松筋膜,缓解紧张。
3. 理疗设备:如超声波、电疗等可加速组织修复。
- 生活方式调整:
1. 改善姿势: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枕头。
2. 适度运动: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游泳、瑜伽,增强肌肉力量。
3.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
3、预防与长期管理
筋膜炎的预防关键在于减少诱发因素。避免过度使用某一部位,保持正确的姿势,定期进行拉伸和放松。对于慢性筋膜炎患者,建议制定长期管理计划,包括定期复查、持续锻炼和调整生活习惯。
筋膜炎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防止复发。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