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阴茎皮下出现疙瘩可能由包皮垢堆积、包皮龟头炎、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或外伤性结节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感染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处理。
1、包皮垢堆积:
未割包皮的儿童易在包皮内侧积累分泌物形成白色硬块,通常无痛痒。每日用温水轻柔翻洗包皮,避免强行剥离。若合并红肿需就医排除感染。
2、包皮龟头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包皮红肿伴颗粒状丘疹,可能伴随排尿疼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膏,严重者需口服抗生素。反复发作需考虑包皮环切术。
3、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阻塞形成皮下黄豆大小肿物,表面光滑可移动。小囊肿无需处理,增大或感染时需手术切除。日常避免挤压刺激。
4、表皮样囊肿:
先天发育异常形成的囊性肿物,内含角质物。生长缓慢但易继发感染,确诊后建议择期手术完整摘除囊肿壁。
5、外伤性结节:
碰撞或摩擦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多伴有色素沉着。通常数月内自行消退,持续增大需活检排除其他病变。
建议选择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每日观察疙瘩变化情况,若出现快速增大、破溃渗液、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诊。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限制高糖食物以防继发感染。日常玩耍时注意保护会阴部避免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