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与心肌炎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心肌病通常指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原发性心肌疾病,而心肌炎则是心肌的炎症性病变。
1、病因差异心肌病多为遗传性或特发性,可能与基因突变、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部分继发于高血压或冠心病。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也可由自身免疫疾病、药物毒性等导致。
2、病理特征心肌病表现为心肌肥厚、扩张或纤维化,病理分型包括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炎以心肌细胞坏死和炎性浸润为特征,急性期可见水肿,慢性期可能发展为心肌纤维化。
3、症状表现心肌病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猝死。心肌炎急性期常有胸痛、发热、乏力,重症者可突发心源性休克,部分患者转为慢性心肌损害。
4、诊断方法心肌病依赖心脏超声、心脏核磁显示心室结构改变,基因检测有助于分型。心肌炎需结合血清学病毒检测、心内膜活检确诊,心电图常见ST-T改变和传导阻滞。
5、治疗原则心肌病以控制症状为主,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终末期需心脏移植。心肌炎急性期需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重症患者须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两类疾病均需限制体力活动并低盐饮食。心肌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心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心肌炎康复期须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心血管内科,通过心肌酶谱、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长期管理需遵医嘱用药,警惕心力衰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