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贫血可能由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缺铁性贫血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可补充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蛋白琥珀酸铁等铁剂,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2、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红细胞成熟,常见舌炎、手足麻木。治疗需补充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甲钴胺等,多食用深绿色蔬菜和动物内脏。
3、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需用泼尼松、环孢素、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控制溶血,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
4、骨髓增生异常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无效造血,常伴白细胞减少。需使用来那度胺、地西他滨等药物,严重者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建议贫血患者定期监测血常规,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均衡营养,出现头晕加重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