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不切除可能存在潜在危害,主要风险包括局部出血、癌变概率增加、肠梗阻风险、继发感染等。多数体积较小的息肉可定期观察,但直径超过10毫米或病理提示高级别瘤变者需及时干预。
1、局部出血增生性或炎性息肉可能因摩擦导致黏膜破损出血,表现为便潜血阳性或肉眼血便。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止血处理,常用药物包括氨甲环酸片、凝血酶冻干粉、云南白药胶囊。
2、癌变风险腺瘤性息肉可能与APC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积快速增长。建议内镜下切除,术后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叶酸片辅助预防复发。
3、肠梗阻巨大息肉可能阻塞肠腔,与肠道蠕动异常有关,常伴随腹痛腹胀。需手术切除病灶,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莫沙必利片缓解症状。
4、继发感染缺血坏死的息肉可能引发局部感染,通常伴随发热和C反应蛋白升高。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严重者需引流处理。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日常保持高膳食纤维饮食并限制红肉摄入,发现息肉后遵医嘱选择观察或切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