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与病毒疣患者发生皮肤直接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例如握手、拥抱或性接触。HPV病毒可通过微小皮肤破损侵入表皮基底层细胞,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疣体。性接触传播的尖锐湿疣多发生在生殖器及肛周区域。
2、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HPV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可能导致感染,如共用毛巾、浴巾、拖鞋等个人物品。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的地面可能存在传播风险。儿童常见的寻常疣多通过该途径传播。
3、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存在微小裂口或伤口时更易感染,如经常咬指甲导致甲周皮肤破损、足部皲裂等。病毒通过破损的表皮进入基底细胞,潜伏期可达数月。手足部位因频繁摩擦更易出现皮肤损伤,成为跖疣的好发区域。
4、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抑制者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包括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这类人群不仅易感染HPV,且疣体常多发难愈。糖尿病患者因外周循环障碍也属于高危人群。
5、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患生殖器疣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导致婴幼儿喉乳头状瘤病。该情况虽较为罕见,但可能引起婴幼儿呼吸道阻塞等严重并发症。孕期发现尖锐湿疣需积极治疗并评估分娩方式。
预防病毒疣感染需保持皮肤完整清洁,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公共场所注意防护。出现疣体应及时就医,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方式可有效去除疣体。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复发,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可改善免疫功能。治疗期间应避免搔抓疣体,防止自身接种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