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痛是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及背部肌肉的酸胀、僵硬或疼痛感,可能由久坐劳损、姿势不良、肌肉拉伤、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引起。
1、久坐劳损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导致腰背部肌肉持续紧张,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乳酸堆积引发酸痛。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腰部伸展运动,如猫式伸展或站立体侧屈。热敷可帮助缓解肌肉疲劳,水温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
2、姿势不良驼背、跷二郎腿等错误姿势会使脊柱受力不均,长期可能引发慢性疼痛。日常需保持脊柱中立位,坐姿时双脚平放地面,腰部可垫支撑枕。游泳、瑜伽等运动有助于强化核心肌群,改善体态。若出现持续疼痛,可考虑使用矫形支具辅助矫正。
3、肌肉拉伤搬运重物或突然扭转腰部可能导致肌肉纤维撕裂,表现为局部锐痛伴活动受限。急性期应停止活动并冰敷48小时,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疼痛缓解后可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如臀桥、死虫式等低强度运动。严重拉伤需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4、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髓核压迫神经根时,除腰痛外常伴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可能与长期负重、退行性变有关,咳嗽或弯腰时症状加重。确诊需通过MRI检查,轻症可采用牵引治疗配合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
5、骨质疏松椎体骨量减少可能导致隐匿性疼痛,常见于绝经后女性或长期服用激素者。疼痛特点为静息痛,夜间或晨起时明显。骨密度检查可确诊,治疗需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日光浴和阻力训练。预防跌倒至关重要,居家需清除地面障碍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标准体重以减轻脊柱负荷,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避免单侧背包或提重物。饮食中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钙质来源,每周进行3-5次低冲击有氧运动。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夜间痛醒或伴随发热、排尿异常等症状,须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排查强直性脊柱炎、肾结石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