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出血通常属于药物引起的撤退性出血,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脱落、药物副作用、个体差异或原有妇科疾病等因素引起。
1、激素水平波动:
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为大剂量孕激素,会迅速改变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这种骤变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无法维持稳定状态,部分内膜组织提前脱落形成出血,类似月经机制但量较少。
2、子宫内膜脱落:
药物中的左炔诺孕酮等成分会抑制排卵并影响子宫内膜增厚。当药效消退后,突然下降的激素水平会引发子宫内膜局部剥离,表现为点滴状或少量出血,通常持续3-5天。
3、药物副作用:
约20%使用者会出现突破性出血,这是药物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干扰所致。出血多发生在服药后1-3周内,与常规月经周期无关,属于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4、个体差异:
不同女性对激素敏感性存在差异。部分人子宫内膜血管较脆弱,更易受激素波动影响;体重指数过高或过低者,药物代谢速度不同也会导致出血时间和量存在差异。
5、原有妇科疾病:
若本身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疾病,药物激素可能刺激病灶部位异常出血。这种情况出血量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可能伴有腹痛等症状。
建议观察出血量和持续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及辛辣食物。若出血超过7天、量多于月经或伴随严重腹痛,需排查宫外孕等急症。日常可通过豆浆等豆制品调节激素,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出血期间避免性生活。长期反复使用紧急避孕药可能扰乱月经周期,建议采用避孕套等常规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