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基息肉存在良性类型,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良性广基息肉通常生长缓慢且恶变概率较低,但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1、炎性息肉多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可通过抗炎药物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或糖皮质激素控制原发病。
2、增生性息肉因黏膜细胞更新异常形成,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直径多小于5毫米。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肠镜监测即可,较大者可考虑内镜下切除。
3、幼年性息肉儿童常见的错构瘤性病变,表面光滑易出血,多数可自行脱落。对于持续存在的息肉可采用内镜下圈套切除术,避免反复便血导致贫血。
4、错构瘤性息肉与基因突变相关的良性肿瘤,如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的口腔黏膜和胃肠多发息肉。需排查遗传性疾病并行内镜切除,预防肠套叠等并发症。
发现广基息肉后应完善病理活检,日常注意观察排便习惯变化,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肠镜监测息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