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时胎儿不动可通过调整体位、进食、声音刺激、轻推腹部、吸氧等方式促进胎动。胎动减少可能与胎儿睡眠周期、母体低血糖、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宫内缺氧等因素有关。
1、调整体位孕妇可尝试从仰卧位转为左侧卧位,该姿势能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胎盘血流量。若20分钟内仍无胎动,可交替转换为右侧卧位或半坐卧位,通过体位变化改变胎儿重心,刺激其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议每15分钟调整一次体位。
2、进食快速补充含糖食物如果汁、巧克力等,能在10-15分钟内升高母体血糖水平。血糖升高会刺激胎儿神经系统,增加肢体活动概率。建议选择含单糖的蜂蜜水或香蕉,其吸收速度优于复合碳水化合物。若30分钟后仍无反应,可重复少量进食。
3、声音刺激使用手机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贴近腹部,声压级需达到60分贝以上。胎儿听觉系统在孕24周后发育完善,外界声波通过羊水传导可引发惊跳反射。也可尝试拍手或摇铃,每次刺激持续2-3分钟,间隔5分钟重复进行,总时长不超过20分钟。
4、轻推腹部医护人员可用手掌轻柔推动孕妇腹壁,力度以可见皮肤凹陷1-2厘米为宜。机械刺激可直接作用于胎儿体表,诱发防御性肢体回缩动作。操作时应避开子宫底位置,选择胎儿背部所在象限,每次推动3-5下,间隔2分钟重复,总次数不超过3轮。
5、吸氧对于存在妊娠期高血压或贫血的孕妇,可通过鼻导管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氧流量控制在3-5升/分钟,持续吸入20-30分钟。血氧浓度提升能改善胎儿代谢状态,可能促使胎动恢复。吸氧期间需持续监测胎心率变化,出现加速反应视为有效。
胎心监护期间建议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束缚腹部,检查前1小时避免服用镇静类药物。日常应养成定时数胎动习惯,每天早中晚各1小时,正常胎动为每小时3-5次。若连续2小时无胎动或胎动较平日减少超过50%,应立即就医进行生物物理评分或超声多普勒检查。妊娠晚期可适当增加深海鱼类摄入,其富含的DHA有助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