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咳嗽期间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益生菌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功能、缓解药物副作用、改善呼吸道微生态、辅助缩短病程等途径发挥作用。
1、调节肠道菌群:
感冒咳嗽可能伴随消化功能紊乱,益生菌能抑制有害菌繁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常见适用于儿童的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2、增强免疫功能:
肠道是人体最大免疫器官,益生菌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A,增强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临床研究表明部分益生菌株可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3、缓解药物影响:
感冒治疗中使用的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适时补充益生菌可减轻腹泻等不良反应。需注意益生菌与抗生素服用间隔2小时以上。
4、改善呼吸道环境:
某些特定益生菌株能够通过肠-肺轴调节机制,抑制呼吸道致病菌定植。动物实验显示鼠李糖乳杆菌对肺炎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
5、辅助病程恢复:
在规范治疗基础上,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免疫平衡,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但需注意益生菌不能替代抗病毒或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
选择益生菌时建议优先考虑国家批准的婴幼儿适用菌株,注意查看活菌数量及保质期。冲泡水温不超过40℃,避免与高温食物同服。日常可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如苹果泥、胡萝卜泥促进益生菌定植。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支气管炎等疾病。
益生菌对胃肠功能有一定调理作用,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吸收、缓解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系统等途径实现。
1、调节菌群平衡:
益生菌能抑制有害菌过度繁殖,增加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数量。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补充特定菌株可恢复微生态平衡。临床常用枯草杆菌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等制剂。
2、改善消化吸收:
部分益生菌能分泌乳糖酶、蛋白酶等消化酶,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于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嗜酸乳杆菌可显著改善症状。长期消化不良者建议选择含多种菌株的复合制剂。
3、缓解肠道炎症:
某些益生菌株具有抗炎作用,能降低肠道促炎因子水平。对于轻度的肠易激综合征,布拉氏酵母菌可减轻腹痛和排便异常。炎症性肠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药物治疗。
4、增强屏障功能:
益生菌能促进肠黏膜分泌黏蛋白,加固肠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酪酸梭菌可有效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屏障功能改善后,肠道通透性异常引发的过敏反应也会减轻。
5、调节免疫应答: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存在双向调节,特定益生菌能激活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长双歧杆菌可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使用前需咨询
日常可选择含乳杆菌、双歧杆菌的发酵乳制品作为膳食补充,如无糖酸奶、克菲尔等。建议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苹果等食物,为益生菌提供增殖所需的益生元。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间隔2小时服用益生菌,避免菌株被灭活。若胃肠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便血、消瘦等警示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维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肠道微生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