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通常在发病后3-5天症状最为严重。手足口病的病情发展主要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高峰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症状严重程度与个体免疫力、病毒毒力等因素有关。
1、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3-7天,此阶段患儿无明显症状,但已具有传染性。病毒在体内复制增殖,为后续症状出现做准备。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状态,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
2、前驱期发病初期可能出现低热、食欲不振、咽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持续1-2天。此时口腔黏膜开始出现充血,为疱疹出现前兆。建议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
3、症状高峰期病程第3-5天进入症状高峰期,表现为高热、口腔疱疹溃疡、手足臀部皮疹。患儿可能因口腔疼痛拒食,需准备流质食物。皮疹可能伴随瘙痒,应避免抓挠以防感染。
4、恢复期病程5-7天后进入恢复期,体温逐渐正常,疱疹结痂脱落。此时仍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皮疹结痂干燥。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等后期表现,通常2-4周自行恢复。
5、重症识别少数患儿可能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意识状态、呼吸和循环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患儿应保持充足休息,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等,避免辛辣刺激。衣物选择宽松棉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玩具餐具需每日消毒,隔离期不少于2周。恢复后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促进黏膜修复。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表现,定期复查至完全康复。